7月中旬,晶科能源、TCL中环、阳光电源先后宣布了在沙特的新建项目,合作领域分布于电池、组件、光伏晶体晶片、储能等,一时间,行业热议纷纷。
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市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光伏企业。那么,这一轮出海与之前的出口欧美、东南亚市场有何区别?中国企业在此间扮演的角色是否发生变化?新的市场是否还存在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的隐患?
7月24日的媒体交流会上,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针对这些行业关注的问题一一作出了详尽回复。
“晶科的下一步将从‘走出去’变为‘造出去’,加速从全球营销向全球制造转型,成为一个‘made-in-world’的真正全球化品牌,开启全球制造2.0时代。”钱晶略为激动地表示,人类历史上第一块沙漠里出产的电池片,将由来自中国的企业晶科制造。
据悉,晶科此次在沙特的合资企业将投入9.85亿美元,电池量产效率有望达到27%以上,预计2026年初前后投产,10GW电池、10GW组件同步投产。
据钱晶介绍,与此前相比,全球制造2.0时代有了三大方面的创新。
首先,在海外市场的选择上,化被动为主动。
此前的全球制造1.0时代,晶科能源与绝大部分中国光伏企业一样,是当全球营销遭遇海外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战略。钱晶说,贸易保护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蔓延到各个国家,这是行业微利时代的常态。“但是从今天开始,晶科将会主动地全球制造,不会为某一个市场再反复折腾。”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要主动谋划和布局海外市场,提早积蓄竞争力。
其次,创新合作模式。
“现在,所有的国家都已经意识到新能源是非常重要的产业,他们不再只需要我们的光伏产品,而是更希望复制中国的经验,建立属于自己的产业链,这是海外市场一个很大的变化。”钱晶分析道,海外需要我们的上游经验,我们也需要他们的下游市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合点。
未来,晶科能源在合作模式上将从全资转变为合资,甚至可能采取技术入股、经验入股、营销入股、品牌入股的方式。同时,在组织和管理结构上也会从专业导向出发挑选核心管理层,让晶科与合作伙伴最大化发挥优势互补,实现各自资源的最佳配置。
第三,销售方面,本地造、本地用。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变化,全球制造1.0时代,主要是选择在东南亚市场生产光伏产品,然后供应欧美市场。但是2.0时代,生产的产品主要供应生产地及周边市场。”钱晶解释道。
未来,晶科将会把沙特模式复制到全球各个地方去。钱晶表示:“这种出海模式的创新是当前行业真正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