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能捕捉更宽的光谱范围增加能量利用率,叠层电池拥有更高的转换效率。钙钛矿因其连续可调的带隙宽度,在与其他电池集成以后可以有效拓宽、捕捉和转换太阳光光谱范围,从而获得比传统主流晶硅电池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因此,钙钛矿是目前最适合做叠层多结电池的技术之一。EcoMat研究表明钙钛矿/硅串联太阳电池的理论效率极限为45-46%,远高于传统晶硅电池,且根据NREL 统计的最新实验室数据,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转化效率提升迅速,已超过单晶硅电池。
相较于晶硅光伏电池的BC技术,TOPCon技术更适合用于钙钛矿叠层电池,不单因其具备更高的产能以及下游兼容性,且其系统兼容性与电站匹配更为理想,更有光电转化效率方面的绝对优势。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主要有如下3点优势:
1)转换效率高: 钙钛矿/TOPCon既可进行简单的四端(4T)叠层电池设计,也可进行与现有电站匹配的二端(2T)叠层电池设计,理论效率可超过45%。BC因全背电极设计只能有三、四端叠层两个选择,而三端理论效率低仅32%。
2)产业链兼容性: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常见的配置有二端叠层(2T)与四端叠层(4T)。4T 结构主要是指单结的钙钛矿电池和晶硅电池分别独立制作然后机械堆叠,可以理解为伪叠层,实则钙钛矿和晶硅依旧是各自独立制备,独立输出,然后在组件和系统端再重新串联,4T 电池相当于有两套正极和负极,与现有电站匹配存在问题,意味着现在的电站设计和下游产业链将完全更替。显然4T叠层电池能做出来,但没法用或者说用起来非常不友善,所以2T是行业的核心研究方向。2T 结构主要是指在晶硅电池表面直接制作钙钛矿电池,有一套正极和负极输出,这样可以完全匹配现在的电站,兼容上下游产业链。TOPCon和HJT都能采用2T方式(如下图所示),但BC由于正负极都在背面,无法进行2T制备,只能做3T或者4T,(如下图所示),也就是都会有三个电极或四个电极(两个正极,两个负极),电站匹配性有较大的鸿沟。
3)成本优势:2T叠层电池在硅电池上直接沉积钙钛矿电池制成,与机械堆叠的4T电池相比,只需要一个透明电极,更少的电极材料和更少的沉积步骤,2T 电池的制造成本更低。
简单而言,BC由于全背面设计,正负极都在背面,所以无法采用2端方式形成与电站设计和下游兼容的仅一个正极一个负极的电池,只能做钙钛矿和晶硅层单独制备的3端或者4端方式,形成三个或四个电极,即很难实际应用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