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首个线路标段在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双林村正式动工建设。
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不仅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第四条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也是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工程建成后,将有效促进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外送,缓解华东地区电力供需矛盾,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始于甘肃武威市,终于浙江绍兴市,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浙江六省(自治区),全长约2370千米,输电容量达800万千瓦。其中,浙江段线路路径长约219.16千米,涉及新建铁塔456基。
该工程是世界首条采用柔性直流技术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据了解,柔性直流技术具有调节灵活、稳定性强、适应性强等优势,能够有效解决新能源并网带来的波动性问题,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一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国在特高压输电领域的技术创新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国在特高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全球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引领者。该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巩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据测算,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浙江输送电能约360亿千瓦时,约占浙江省年用电量的6%。其中,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超过212亿千瓦时,可替代640万吨燃煤、减少1700万吨碳排放,相当于植树造林约50万公顷,为浙江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转型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