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环节的技术路线之争,贯穿光伏产业发展始末,是引领和带动行业每一次迭代升级的重要动力之一。
2023年下半年,行业进入P型取代N型电池的关键期,TOPCon电池一路势如破竹、疾速攻占PERC电池市场。就在此时,BC电池也以其高效率、高可靠性而亮相于市场,“未来5-6年,BC类电池将成为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论调一出,引发行业上下热议。
谁是过渡技术?谁是未来主流?市场格局将是“一超多强”还是“三分天下”?一年多以来,关于TOPCon、BC、HJT、钙钛矿等电池技术路线的讨论持续不断。
这其中,话题度最高的当属BC技术。BC技术的优势何在?成本如何?应用场景是否受限?面对质疑,爱旭股份、隆基绿能作为代表企业,不断以日趋成熟的BC技术回应市场,BC组件新品层出不穷、应用场景日渐丰富、新工厂新产能陆续落地,大型央国企的集采招标中也开始出现BC组件的身影。
BC技术的影响力和发展势头,似乎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势起:BC技术风头正劲
早在BC电池成为行业热门话题之前,爱旭股份就已经在默默深耕BC技术,开发了全场景化的N型ABC产品矩阵。2021年,爱旭股份自主研发的ABC电池技术面世,首创无银金属化涂布技术;2022年,爱旭率先实现GW级N型ABC组件量产。
2023年9月,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公开表示,在未来5-6年,BC类电池将成为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一语激起千层浪,行业内外纷纷投来审视的目光。
10月初,隆基绿能即推出基于BC类电池技术路线的Hi-MO X6防积灰组件,随后,Hi-MO X6双玻耐湿热组件、Hi-MO X6别墅款组件、Hi-MO X6 Max,以及搭载HPBC 2.0技术的Hi-MO 9和Hi-MO X10等重磅产品陆续亮相;爱旭也于2024年发布新一代满屏组件,结合汇流条隐藏+叠焊+0BB电池等多种量产技术。
2024年以来,BC技术的市场关注度与认可度不断攀升。
下半年,华能集团、中国华电、广州发展、国家电投等企业陆续发布BC集采标段,标志着BC技术正逐步打开国内集中式光伏电站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2月2日,粤水电2024-2025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结果公示,标段4为605Wp及以上双面双玻单晶BC组件,容量为100MW,投标报价综合单价在0.785—0.800元/瓦,隆基绿能、爱旭股份双双中标。
产能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BC组件出货约13.77GW,爱旭连续季度出货翻倍、Q4开工率保持高位、出货有望进一步增长;隆基绿能2025年底BC产能扩至70GW(二代BC约50GW),爱旭股份规划ABC产能空间约100GW,三大基地(珠海、义乌、济南)首期项目产能约35GW。
12月3日,以“向新而行,BC共生”的BC领袖对话直播中,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关于BC技术与光伏未来的精彩对话。
BC产品的优势:效率、可靠性面面观
更高的效率、更长周期的可靠性,BC组件正在市场应用端展现出自身独有的优势。
BC电池的主要特点就是正面无栅线、无遮挡,这可以增加电池吸收太阳光照射的面积,从而提高转换效率,发出更多电量。这是BC 电池的显著结构特点,也是其诸多优势的理论来源。
从发电效率上来看,BC最接近单结晶硅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29.56%,这赋予了BC技术更高效率空间的天然优势。
“BC技术的好处,是正面的优化和背面的优化可以分别处理。”沈文忠进一步解释了BC电池效率高的最主要原因。他提到,在其他结构的电池中,优化正面电池的时候可能会受到背面优化要求的影响,而BC结构将正反两面分开,可以充分发挥正面优化的余地,正是一种非常高效、有助于实现极限效率的结构体系。
关于下一代BC产品,陈刚表示,一到两年之内,爱旭股份的BC组件效率可以达到26%以上。钟宝申提到,隆基绿能生产的二代BC组件比TOPCon组件效率高5%,新中试线测试出的组件新品比TOPCon组件效率高出10%。
BC电池正面无栅线,可以实现背面“一字型”焊接,相较于其他电池的“Z字型”焊接工艺,可以大幅降低隐裂风险;爱旭的N型ABC还具备阴影发电优化功能,能极大减少因热斑效应导致的效率损失和安全隐患。
最后来看成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BC电池因为制作工艺复杂、步骤多、精度高,使得成本一直难以得到有效降低。
2016年左右,爱旭、隆基开始着手研发BC电池,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时至今日,两家企业都认为,BC是目前最具性价比、最有竞争力的晶硅技术路线。“我们预测,除了BC电池在效率、可靠性方面的优势之外,到2026年,BC的成本和TOPCon基本齐平,再往后,BC的成本竞争力会更具优势。”钟宝申表示。
共建生态圈:尊重知识产权、合理有序发展
通过加强合作、共建生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市占率,由此达到快速降本、规模化落地的目标,这是每一个技术路线商业化拓展的关键一环。
很显然,BC电池已经走到了这个重要关口。接下来BC电池要走的会是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呢?爱旭和隆基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期待。
“BC路线是不是可以跟以往的光伏产业有不同的发展规律?产业内的同行是否可以发挥自律精神,推动BC技术路线有序发展,让客户获益、让产业链获益、让企业获益?”陈刚提出的,或许是光伏行业的普遍心声。
光伏产业20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一轮又一轮洗牌的腥风血雨,大量产能在技术升级中被淘汰、闲置、浪费,统一划归为“低效产能”。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TOPCon产能正在被闲置,我们认为这些基础设施不应该白白浪费,应该得到合理使用、得到升级。”钟宝申表示,对光伏行业的参与者、对国家在行业投入的资源、已经建设的设施,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而不是简单的淘汰掉、浪费掉。目前,隆基和爱旭也在寻找更多的伙伴共同探讨合作道路和方案。
“BC技术应该是大家共同来发展的,但是发展要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陈刚表示,希望行业能够形成一些共识,制定大家共守的规则,这样既让开发企业能够继续投入开发,也能让后进者分享技术红利。
钟宝申谈到,希望BC技术的发展能够变得有序、有规则,行业同仁能够尊重知识产权,获得知识产权的方式应该是符合商业准则、符合法律要求的,才能共同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向前发展。
2024年SNEC展会期间,钟宝申曾经预测,到2029年BC电池的市占率将达到50%,如今,钟宝申、陈刚、沈文忠等人认为,乐观情况下,这个时间点可能会提前到27-28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