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单量几乎没有”、“下半年很煎熬”成为了光伏們在2025年SNEC展会期间听到的主流声音。面对下游投资商需求的骤降,光伏行业的技术布局不再棱角分明,而是回归到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产品迭代,以期“吃下”有限的订单。
事实上,各省136号文承接文件细则的不同将带来投资商对光伏组件的差异化需求,或度电成本或造价成本最优解的选型方案并不一致;另一方面,光伏电站的场景应用更加复杂化,更多场景的解决方案则意味者可以适配投资商多样化的要求。
光伏企业的产品开始真正关注到投资商的需求,而不是以往的客户“教育”。
从今年展会来看,TOPCon+BC/HJT成为了众多光伏企业的默契选择,双路线布局反映到光伏企业在展会期间的宣传动向来看,光伏企业产品更多的回归到市场需求端,客户需要什么企业就造什么成为了多数企业的宣传共识。
事实上,136号文推动光伏全面入市后,各个省份之间的资源禀赋、电价水平以及承接细则的差异性将越来越大,投资商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通过更精细化的选型方案来优化投决成本,反馈到产品端就是需求更加多变。
根据光伏們此前了解到的部分省份136号文承接文件内部讨论稿来看,有的省份机制电量比例仅为50%,且机制电价水平相对降低;有的省份不仅电价水平高,纳入机制电量的比例也达90%甚至是100%。
有投资商认为,像机制电价、机制电量比例较高的区域,更适合采用能显著提高发电量、降低度电成本的产品,例如BC、平单轴等;部分电价、电量都不突出的区域,有的投资商会倾向造价成本更低的选型方案,以期更快回收现金成本,但长期来看,更高效率的组件产品仍然能够获取更高收益。
此外,随着光伏应用场景的愈发复杂,不同场景下的组件需求也不一致。例如山地、崎岖地等土地面积有限的区域,部分项目可能会受限于用地导致项目规模或收益率无法过会,BC组件则恰恰能满足央企投资商要求。
多家电站业主认为,由于未来光伏电站的场景应用更加多元化、复杂化,更希望组件厂家能够提供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一点从本次展会上,各家企业推出的小到轻质组件、阳台光伏,大到沙戈荒、海光、光伏制氢的全场景产品矩阵已经有所体现。
尽管在今年SNEC展会上,双路线成为多数企业的主流选择,但根据光伏們走访的约60家组件企业来看,超20家企业均展出了xBC组件相关产品,BC产业链的“朋友圈”迅速扩大。
BC阵营扩大背后其实是光伏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动态布局。一方面,电力央企对BC组件的需求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先进技术带来的更高溢价对于当下普遍亏损的光伏企业而言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以爱旭为代表的BC企业在成本以及技术实践方面持续突破,让行业看到了BC技术更多的可能性以及发展前景。
据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爱旭ABC组件销售量达4.54GW,较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超40%,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约7.16亿元,成功转正。此外,随着ABC无银金属化技术推进和智能制造发展,下半年成本有望与现在的TOPCon打平,组件端则有把握做到更低。
从企业经营到产品技术再到市场需求,爱旭作为BC领军企业一直在通过自身的努力持续推动行业的降本增效,将技术红利更多地反馈到电站下游。
据介绍,在同等装机容量的情况下,爱旭ABC组件可以减少6.5%以上的用地量,降低直流侧系统成本约6%以上,发电增益则可达3.69%~4.67%。
作为最早实现N型BC大规模量产的企业,爱旭分别开发了适用于户用、工商业、地面电站、水面电站等针对不同场景差异化需求的ABC组件产品。例如星云系列54版型轻质组件满足工商业屋顶对光伏组件效率、安全的严苛要求;天狼星组件通过应用无银金属化涂布等技术,显著提升组件抗隐裂能力,无惧海浪冲击;第三代ABC满屏组件则以25%的转换效率实现了800W+的功率突破。
政策驱动下的火热上半年即将收官,“空窗期”内的下半年需求减弱已基本在业内形成共识,全面入市倒逼投资商愈发精打细算,对应到光伏产品端,只有最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才是最完美的选择。